長虹靜臥、天藍水清,波光瀲滟、草木葳蕤,3月22日晚,射陽河閘、射陽河大橋、明湖東橋亮相央視《新聞聯播》,美景如畫的背后是我縣水生態保護不斷取得的新成效。
近年來,縣委、縣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大力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將河湖治理保護作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、推進生態立縣建設的重要抓手。
全面建立河湖長制,守護美麗鶴鄉的碧水清流。我縣按照“分級管理、屬地負責”原則,逐條落實河湖維護主體,逐級明確管護責任,構建“職能清晰、體制順暢、責任明確、經費保障、運行規范”的河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。全縣21條省級骨干河道、173條大溝、1026條中溝、2358條骨干溝已實現縣鎮村三級河長全覆蓋。著力實施“三亂兩違”整治、落實河湖長效管護、建立“兩法銜接”常態機制等,推動河湖長制工作從“全面建立”向“全面見效”轉變,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生態屏障。
打好水環境穩定達標硬仗,持續開展水污染防治。我縣堅持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態“三水統籌”,全力推進水源地保護、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管體系、開展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、農業農村污染防治等工作。制定水環境治理“責任清單、任務清單”,推進共同執法、協同監管,構建水環境“共抓、共治、共管”治理體系。2022年,全縣納入江蘇省“十四五”水環境質量考核目標的5個省級以上考核斷面,水質均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,斷面達標率100%,全縣1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%,均達到Ⅲ類標準。
加快推進農村生態河道建設,扮靚美麗鄉村。針對全縣各鄉村河道狀況,由縣水利局牽頭組織相關技術人員,科學制訂輪浚清淤、岸線整治規劃,并持續組織實施。截至2022年,全縣先后投入資金1.6368億元,建成農村生態河道188條1111公里,建成生態河道長度列全省各縣區排名第一。
高質量建設幸福河湖,繪就射陽綠色畫卷。作為全省海域面積最廣闊、“風光”資源最富集、生態底色最原真的區域,我縣始終將“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”貫穿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,統籌做好水生態、水資源、水文化等“水文章”,全力擦亮“有愛射陽沐光向?!背鞘忻?,打造百姓身邊的幸福河湖。2021年12月,明湖高分通過評價驗收,被評定為省級幸福河湖,而其環抱的日月島成功創評省級水利風景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