縣“50條”政策措施發布以來,經濟開發區圍繞勇當江蘇沿海園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目標定位,先后出臺產業培育提升年、暖企行動見效年等“6+1”行動文件,積極解決政策落實的難點、堵點、痛點問題,做到政策“送上門”“講到位”,切實打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項目至上,打造高端產業集聚區。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,著力壯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,依托電子信息產業園,重點突破精密結構件、光電顯示2個細分領域,終端產品、CNC制造等精密結構件企業突破30家。發力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聚企成鏈,依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園,突破比亞迪上下游、供應鏈、客戶群,塑造完整產業鏈條。聚力高端裝備產業延鏈升級,依托智能裝備產業園和大族激光、華群智能裝備、安旭機器人、鴻派智能裝備等一批重點企業,推動傳統裝備制造向成套設備、智能制造設備延伸。
用活資源,打造科技創新引領區。依托科創平臺、龍頭企業資源,激發創新活力,推動園區加快轉型升級。做好數字賦能文章,推進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本土制造業深度融合;做好技改賦能文章,實施“機器換人、設備換芯、生產換線”;做好科技賦能文章,南大研究院申報省級孵化器,睿陽電子信息產業園申報市級加速器,北大拉曼研究中心、吉大射陽汽車電子研究院高效運行。
借勢借力,打造產城融合活力區。主動爭取市、縣政策支持,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、發展優勢。強化規劃牽引,持續推進核心區移位工作,實現園區規劃與縣城規劃深度融合。完善公共配套,持續完善園區燃氣、供水、供熱、排污等公共基礎設施。豐富園區功能,全力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社區、國陽鄰里中心、職工公寓等生活性設施建設,加速比亞迪項目周邊商業配套開發,繪就產城融合發展藍圖。